您好,欢迎来到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 >> 项目 >> 2023
项目
2023

2023年度我院科研项目汇总

作者:院科研办(宣传科)发布时间:2023-03-31 15:11:18

2023年度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立项项目(不断更新中)


一、四川谐剧创作与表演人才培训

二、理塘藏族传统绘画现状调研与技法研究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川剧演出形态研究

四、四川扬琴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五、建设川渝地区川剧文化数字共享平台的探索和研究

六、非遗保护视角下的当代川剧花脸生态调查报告

七、羌族传统节庆与乡村振兴融合研究

八、新时期以来川剧现代戏创作研究

九、民国四川戏曲演出海报整理与研究



立项项目详细信息


项目名称:四川谐剧创作与表演人才培训

项目类别: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项目负责人:谢竹峰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立项时间:2023年

项目介绍:

谐剧起源于四川,流行于四川和重庆地区,因戏谑风趣的语言和诙谐滑稽的动作,故而被称作“谐剧”,是四川曲艺的重要代表,是四川除川剧外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四川地方舞台艺术,也是当代四川舞台戏剧小品创作的源头之一。

本项目将针对当前四川谐剧面临的高质量创作匮乏、人才队伍青黄不接、演出市场严重萎缩等问题,着力培养、提升谐剧艺术人才的创作、演出能力,通过多渠道多平台,锻炼一支谐剧艺术接班人,为未来的四川谐剧艺术健康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项目名称:理塘藏族传统绘画现状调研与技法研究

项目类别:省科技厅科研项目

项目负责人:刘泓伶(书画研究所)  

立项时间:2023年

项目介绍:

藏族传统绘画是藏民族历经千年发展形成的重要艺术形式,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主要分为唐卡和壁画。藏族传统绘画发展至今,在精神文化、艺术风格、绘画技法等方面吸收借鉴了印度、尼泊尔以及中原汉地等多地区多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藏民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藏族传统绘画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受地缘文化影响,不同地区藏民族的传统绘画又有所区别。理塘县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因独特的自然禀赋和文化积淀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县城风貌,藏族是理塘县主要常住民族。

该项目通过对理塘藏族传统绘画现状开展调查与研究,厘清理塘藏族传统绘画发展脉络、生存现状,探讨其自身独特的审美特点,寻找时代背景下理塘藏族传统绘画的发展路径与时代价值。完成对理塘县的文化帮扶工作,助力理塘藏族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推动理塘县文旅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为加快建设四川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提供参考依据。


项目名称:文旅融合背景下川剧演出形态研究

项目类别:省科技厅科研项目

项目负责人:刘卫珍(文艺评论研究所)  

立项时间:2023年

项目介绍:

该项目以文旅融合为时代背景和切入点,以川剧旅游演出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调查、统计、分析文旅融合政策出台后四川省范围内川剧演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川剧演出的艺术形态和传演方式的创新,以及在文旅深度融合过程中川剧演出遇到的种种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项目名称:四川扬琴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项目类别:省科技厅科研项目

项目负责人:李伟(音乐研究所)  

立项时间:2023年

项目介绍:

该项目总结创作者在四川扬琴舞台化中经验与教训,收集代表观众对四川扬琴舞台化的意见与建议,促进创作与观众的沟通,促进四川扬琴舞台化的深入发展。

主要内容包括梳理四川扬琴舞台化历史,分析总结四川扬琴舞台化作品,讨论曲艺音乐传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中的现实问题。四川扬琴的舞台化创作方式上主要有改编传统曲目,创编曲目,创作曲目。类型上有声乐部分和器乐两个部分。

该项目在梳理四川扬琴舞台化历史的基础上,音乐分析主要代表舞台化作品,通过创作者、演唱者与观众等口述对象的田野访谈,讨论四川扬琴创作与发展问题。


项目名称:建设川渝地区川剧文化数字共享平台的探索和研究

项目类别:省科技厅科研项目

项目负责人:刘彦(艺术档案馆)  

立项时间:2023年

项目介绍:

该项目将根据实地调研走访和相关数据资料收集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刻分析思考,通过了解川剧发展现状和痛点、难点以及症结所在,结合当前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趋势,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围绕川剧“出圈”探索和研究建设川渝地区川剧文化数字共享平台的可行性、价值意义及潜在方案并形成研究报告一篇,同时将调研过程中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和数据信息梳理整理形成图文数据资料一册。


项目名称:非遗保护视角下的当代川剧花脸生态调查报告

项目类别:省科技厅科研项目

项目负责人:刘少梅(文化遗产研究所)  

立项时间:2023年

项目介绍:

鉴于目前关于川剧花脸的研究空白,以及川剧花脸生态持续萎缩的现状,该项目将完成以“当代川剧花脸生态现状调查及传承路径研究”为核心现状调查。在此基础上,反思川剧花脸生态日益萎缩的背后成因,通过与其他剧种(京剧、秦腔等)传承现状的比较,思考川剧作为大剧种的传承发展之路。


项目名称:羌族传统节庆与乡村振兴融合研究

项目类别:省科技厅科研项目

项目负责人:陈茜(院办公室)  

立项时间:2023年

项目介绍:

该项目以乡村振兴、传统民俗节庆、川西羌族节庆为着眼点,选取川西羌族地区作为实地考察点,全面了解羌族传统节庆“羌年”、”瓦尔俄足”的存续现状、传承保护与传播发展,对羌族传统节庆的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等方面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揭示民俗节庆与乡村振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逻辑,总结民族地区传统节庆在产业融合、村民增收、经济转型、文化保护与传承等乡村振兴各个方面的成效,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下民俗节庆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发展的新路径,具体内容包括:1、羌族传统民族节庆的基本概况,分析其原真性和流变性;2、乡村振兴战略下羌族传统节庆的文化价值分析,从羌族传统节庆的历史发展、文化内涵及价值取向来看,找出与乡村振兴战略契合的内在关系;3、乡村振兴战略下羌族传统节庆文化保护利用以及节庆文化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项目名称:新时期以来川剧现代戏创作研究

项目类别:省科技厅科研项目

项目负责人:蒋(《四川戏剧》编辑部)  

立项时间:2023年

项目介绍:

该项目对新时期以来川剧现代戏创作实践展开研究,梳理其发展脉络和基本情况,分析其主要特点、阶段性特征、发展优势及不足,研究重点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多角度展示川剧现代戏不同于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的独特文化内涵、艺术特色、美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深入探讨新时期以来川剧现代戏创作在整个川剧发展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在全面收集和整理新时期以来川剧现代戏创作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独立思考,提炼观点,设置结构,充实内容,详细论述,深度阐发,通过现场观看和影像欣赏两种方式观摩剧目,始终保持与专家的学术联系,参加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最终完成不少于10000字论文1篇。


项目名称:民国四川戏曲演出海报整理与研究

项目类别:省科技厅科研项目

项目负责人:谢竹峰(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立项时间:2023年

项目介绍:

四川戏曲主要以川剧为代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具有优秀的艺术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巴蜀地区人民群众所喜爱。川剧自清代前期正式形成并发展繁荣以来,其传播与交流立足四川、重庆,远至贵州、云南和湖北,至清末民初一时蔚为大观,班社、戏班竞相登台,伶界人才各放异彩。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建可园, 为川剧进入剧场的开端;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年) 修建悦来茶园,成为各戏班汇融的重要舞台。茶园式剧场的出现, 标志着川剧从广场艺术向剧场艺术的转变。

民国时期,川剧戏园异常发达,仅成都就有戏园十余处,川剧艺术交流活动日渐频繁。作为“振兴川剧”三大基地之一的四川省艺术研究院,收藏有民国期间戏曲演出海报138幅,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川剧演出的盛况。本课题将以四川省艺术研究院藏戏曲演出海报为主,同时对省内其他单位(省图书馆和相关市州)收藏的戏曲演出海报进行收集、整理,并对海报反映的川剧演出、传播以及民国四川地方文化进行研究,力争对新时代推进川剧艺术繁荣发展有所助益。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四川省艺术研究院(服务号)

四川艺术新苑
(订阅号)

《四川戏剧》
稿件进度查询

考生报名/成绩查询

黄河文化巡展

川剧艺术博物馆

艺术新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