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创作 >> 文艺评论
艺术创作

文艺评论|继承和弘扬戏曲表演的空灵之美——戏曲艺术审美特征随想

作者:文艺评论研究所发布时间:2022-11-14 09:32:01

撰稿:王娟

四川省艺术研究院文艺评论研究所所长、一级艺术研究


戏曲是一种“以歌舞演故事”的戏剧样式,其虚拟化的表现方法、程式化的艺术手段、韵律化的舞台节奏、意象化的形象系统是它的主要本体特征。川剧作为中国戏曲文化和巴蜀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长期以来吸吮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浸润着中国戏曲文化的精髓,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含蓄、空灵之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讲求“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演员的举手投足、唱念做打都能表达大于舞台真实的生活内涵,常能以简带繁、以少胜多,写意传神,给观众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并常能通过表演的诱导,使观众参与到戏剧创作之中,收到无中生有或虚中见实的奇效。川剧在这方面所进行的艺术创造,堪称典范。如川剧《射雕》中,侯门小姐耶律含嫣与嫂子去赶庙会,途中偶遇射雕少年花荣,二人互生好感,四目相对,情愫油然而生。嫂子用拇指和食指先从耶律含嫣眼中牵出一根情丝,再从花荣眼中牵出一根情丝,并将两条情丝挽成一个结,往返拉动,二人随着两条虚拟 “线”的扯动同时摇晃,直至嫂子用食指将“线”结弹开,二人方才从痴迷中猛醒过来。这一段表演长达三分钟,形象地刻画出了一对青年男女一见钟情的痴迷之状。虽然眼线是虚拟的,但观众却能通过自己的想象,使其虚中见实。又如川剧《别洞观景》中白鳝出场的表演,白鳝背身侧步出场,到舞台中央后转身,两手向上掏翎子亮相,运用川剧「跷步」轻盈地走上“船”头,她看着凡间的美景感到无限喜悦,让周围的侍女也一同观看。她想着江山竟然如此多娇,唱道:“站在船头观景秀,千红万紫满神州”,同时两手掏翎子,右手将右边翎子环绕上举,左手绕左侧翎子向左前方伸出,眼神随着左手看向前方。她忍不住快步向前观看迷人的景色,同时放开翎子唱“侍儿轻摇,船儿慢慢走,好让流水送行舟”,两手再次掏翎子,两脚垫起,膝盖弯曲,身体上下起伏,表现出水上行舟,随波荡漾的感觉。在观景时两手掏翎子,通过双斜抖翎、双举翎、右背左举翎、拧身四看翎等动作,配合轻盈的花旦步、进退步等灵动的步伐,把白鳝仙姑陶醉于人间的美景,海阔天空任遨游的喜悦心情充分展现出来,将白鳝活泼、天真的少女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戏曲的意象之中,常常蕴含着一种超越表象的意境,它是潜藏于表象中的精神升华,能将人们的审美体验和人生感悟引向一种更高远的境界。如莆仙戏《踏伞行》其舞台设计简洁雅致,舞台上只有一桌二椅,有几场基本是空台的设计。荒野相遇、一门之隔的两间房屋以及雨中行船等,都是通过演员的表演使“景随人移”,从而在空旷的舞台上构建出不同的舞台空间。灯光随着戏剧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内心的起伏而变化,整出戏古朴中透着现代,典雅中显出灵动,富有诗意。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将古人的语境和今人的思考相融合,成功地演绎了一个以现代小说为素材编创的古代才子佳人的故事。剧目在一开场就让人感觉到古意,例如开场时由四个侍女踩着小碎步,提着写着“七子班”的灯笼上场,展示了梨园戏古朴的舞台场面,让人有了传统戏曲的仪式感。董生、李氏的身段表演、梅香的化妆、压脚鼓师和乐师的插科打诨,都饱含着传统戏曲的古典韵味,而一些诙谐的台词,如“拉闸停电”等,又具有现代感,通俗易懂。整出戏舞台简洁雅致,给演员提供了充分的表演空间,人物内心的变化,故事情节的发展都通过演员的表演一一展现,例如“登墙夜窥”一出,董生爬墙窥探, 李氏由哀怨到心生情愫的变化,都是通过戏曲的程式化表演得以呈现,完美体现了戏曲艺术虚拟性、意象性的审美特征。

戏曲是“摹情写意”的艺术,例如川剧《死水微澜》所产生的震撼力就在于它在演绎邓么姑的爱情微澜的同时也写出了民族意识觉醒的微澜,将主人公的命运与社会动荡的危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此达到了意境与意象的高度统一。在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中以石匠一家的故事为切入点,来表现人民创造历史,人民英雄来自人民,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人民而塑的主题。在表现形式上多处运用戏曲表演程式,对戏曲现代戏与传统戏曲程式相融合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特别是通过武功的展示来表现了雕工们的雕刻技艺,十分巧妙。结尾部分采用多媒体呈现简笔画的战斗场景,显示了主人公脑海里的画面,是演员唱词的延生和外化,亦可圈可点。

戏曲舞台艺术的意象特征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浸润,它是中国戏曲不同于西方摹象戏剧的根本表现。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需要根植于戏曲本体特征,在传承优秀的戏曲传统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才能开出独具魅力的绚丽之花。

四川省艺术研究院(服务号)

四川艺术新苑
(订阅号)

《四川戏剧》
稿件进度查询

考生报名/成绩查询

黄河文化巡展

川剧艺术博物馆

艺术新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