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 >> 资讯
科研
资讯

艺术小课堂|羌族民间传统舞蹈之哟粗布

作者:科研办(宣传科)发布时间:2023-02-10 16:04:00

编者按:聚居在四川地区的羌族,是古代羌支中保留了“羌”的族称且传统文化最浓郁厚重的一支,在其漫长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过程中,较为完好地保存了绚丽多姿、地域特色鲜明的民间传统舞蹈。传统舞蹈在羌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凡是传统节日、迎送宾客、祈福禳灾、祭祀鬼神、婚丧礼仪等日常生活场景中,舞蹈的身影从未缺席。基于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十四五”时期规划项目《四川舞蹈—羌族卷》,推出羌族民间传统舞蹈小课堂,带大家通过舞蹈来了解羌族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

图片1.png

一、什么是哟粗布?

“哟粗布”又称“席步搓”或“索达席”,南部方言区词汇,羌语为“唱起来、跳起来”之意。区别于北部方言区流行的萨朗,哟粗布是南部方言区羌族人民在婚丧嫁娶、节日欢庆时跳的一种自娱性舞蹈,主要流传于汶川县、理县一带,其中尤以汶川县的龙溪乡、雁门乡,理县的桃坪乡、佳山村和蒲溪乡为最盛。

图片2.png

二、哟粗布与萨朗的区别

哟粗布与萨朗羌语的含义相近,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相似,又同为自娱性歌舞,二者展现出的舞蹈风貌却不尽相同。从舞蹈形式上看,一个重心下移屈膝,滞重沉稳,一个为直立体态,轻快跳跃;虽然都是围圈而舞,前者队形多作左右横移变化,后者队形沿逆时针方向绕圈流动;在舞段的表现内容上,萨朗的情绪性舞段更多,哟粗布的一些舞段相较而言情节更丰富,趣味性更强。

图片3.png

三、哟粗布的动律特点

跳哟粗布多在室内进行,舞者站成男、女两队,一般面向火塘呈弧形展开。男舞者站在舞队的右边,女舞者站在左边。由于长期行走于蜿蜒的崇山峻岭中,脚下踩着云朵的羌族儿女形成了灵活有劲的小腿能力。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负重劳作使得这一地区的羌族人民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表现在哟粗布中,便有随着双脚交替点踏、左右换跳、前撩后踢等动作面做出的不同幅度的屈膝颤动,上身配合着做前俯直立或左右转动。

图片4.png

四、哟粗布的音乐特点

哟粗布以表演者边跳边唱的歌曲作为舞蹈的伴奏,歌曲多为上下句结构,有的甚至仅有一个乐句,随着表演者情绪而无限反复。

图片5.png

  、哟粗布的服饰点                         

男舞者的服饰道具与萨朗基本一致,女舞者头上缠黑布或白布头巾,戴银耳坠、手镯,穿蓝布大襟长衫、深色长裤,系挑花色织腰带,在腰后系结,末端下垂约30厘米,外系挑绣围裙,裙带在腰后打结,带尾下垂约30厘米,上身罩绣花背心(或羊皮背心),足穿云云鞋,少女着苞苞鞋。

图片6.png

哟粗布的歌词内容较为丰富,有歌颂家乡美丽的《热蒙热斯》,有反映男女爱慕之情的《筛筛宝》《借勒罗》,也有在丧事中表示悲哀的《兰砍苕》,还有含礼仪内容的《瓦西切莫》《店板若》,谢酒的《依布格古》,以及歌舞完毕向主人道谢的《科玛特借》等。这些唱词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羌族人民的民族习俗和社会风貌。

四川省艺术研究院(服务号)

四川艺术新苑
(订阅号)

《四川戏剧》
稿件进度查询

考生报名/成绩查询

黄河文化巡展

川剧艺术博物馆

艺术新苑